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韩国公李善长,在行刑台上,使劲地叩头,感谢朱元璋能为李家网开一面。回想起之前的点点滴滴,李善长笑出了声,回头想一下,自己是为了什么呢?
其实在朱元璋眼里他并不在乎他们是不是在一起吃喝,朱元璋是怕他们串联起来一起欺瞒他,那才是不可容忍的,猜忌也就来自于此。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是明朝的“萧何”,直接言明,虽然你没有汗马功劳,但是却为所有将领提供了建立汗马功劳的机会,没有他李善长,就没有大明军队的东征西讨。可见其能力确实不凡,为了表彰李善长的功绩,李善长被封为了韩国公。
更是让他做了大明的第一任丞相,辅助朱元璋治理国家,为了表彰这位“萧何”,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,朱元璋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拉拢住李善长,更是为彰显自己的贤明,让他足够的荣耀,就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了,更不会跟着那些淮西武将胡闹,用位极人臣束缚住李善长,算是对他的最大的褒奖了吧。可是这样一个人,还是不满足,最后走向了朱元璋的对立面。
开国之后,百废俱兴,李善长发挥其巩固民生的本事,协助朱元璋收拾破旧的河山,虽然说不上有多么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但也为明朝初期发展民生经济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,为朱元璋分去了不少苦难,但李善长却在治理大明这个期间暴露了自己的一个极大的缺点——极度的排外。李善长是淮西人,在自己权限范围之内就大力地提拔淮西人士,明面上没有拉帮结派,但私底下确实在为自己配置亲信,这后来的丞相胡惟庸就是一个例子,胡惟庸和李善长是同乡,再加上李善长发现胡惟庸能力不错,就把他推荐给了朱元璋,想着以后能成为自己的亲信,就是在自己退隐之后,也可以用此人为自己办点实事。
但是对于刘伯温和刘伯温的门生故吏,以及依附于刘伯温的这些人,李善长却表现得极为排斥,总是刁难别人。李饮冰,杨希圣两个不知道“天高地厚”的人开罪了李善长,结果几天只有就被罢官了,怎么都感觉心眼太小,不足以让后人学习。李善长也确实没看错人,胡惟庸最后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呈现,但是却不仅仅限于此,如此的大逆不道,不能不说,胡惟庸案的很大一部分责任都是李善长的私心导致的。李善长这种“偏心”的心态,越放越大,弟弟李存义,自己推荐的胡惟庸,一个个都想着贪污,掌权,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时不时地去征求李善长的意见,拉李善长入伙,可惜李善长是有贼心没贼胆,只是表面上骂他们两句,说这样做不对了,怎么样啦,始终没有实际的阻止行动,更没有把这些事情告诉朱元璋。
一个自己倚重的柱国大臣,一个为自己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功臣,到最后,却和自己两条心,任谁都不会宽恕李善长吧!这或许也是朱元璋一定要杀李善长的最重要的原因。洪武二十三年,李善长被诛九族,只有公主和他的两个儿子幸免于难,不过从此以后韩国公的爵位他们再也不能世袭了。
为李善长留下了两个孙子,算是朱元璋留给他的最大的面子了,不过这个面子还要看在自己女儿的面子上。做人不能恃宠而骄就是这个道理,在古代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,虽然在今天是不可能的事情了,但是这样的人似乎也不会走远了,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“宠”着你。
做明朝的公爵,想要世袭罔替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明初开国六公爵:除了韩国公李善长是文职,其余像魏国公徐达、曹国公李文忠、卫国公邓愈、宋国公冯胜、郑国公常茂,都是武将,历史上只有一人世袭罔替,这个人还不是李善长,下期说说其他几个公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