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足石刻副研究馆员何江:保持热爱与坚守,为石刻文化增辉添彩
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吴佳骏
(资料图)
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,作为世界文化遗产,每逢节假日,总会迎来很多游客前来观赏。
“清明节放假当天,来大足石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,大足石刻精湛的石刻造像艺术和历史演变,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赞叹不已。”在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的何江说。何江在重庆市大足区雍溪镇出生,在儿时,对大足石刻的朦胧印象已经印在她的心底,那精美的雕刻,规模宏大的群像,让她久久难忘。
谈到成为大足石刻工作人员的原因,何江坦言,这深受父亲的影响。何江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建筑设计者,对地方文化十分偏爱,他的嘉言懿行时刻都在影响并启示她——人要在生存基础之上,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牧场,做有意义和滋养灵魂的事情。
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,何江在22岁那年成了大足石刻的一名讲解员。
“从事讲解工作后,我加倍热爱这份职业,我常常感觉那崖壁上的文物在跟我对话。”何江介绍,初上任时,由于接待游客量大、每天讲解场次多,她常常身心俱疲。但为了不辜负游客的信任,也为树立大足石刻的文化形象,她咬牙坚持,绝不将自己的疲倦和情绪带给游客,在她看来,这既是一种工作态度,也是一种职业操守。何江说,因为热爱,所以坚持。
在工作中,何江也收获了不少感动与温暖。一天下班后,何江收到了外地游客写来的一封感谢信:当时这名游客来参观时,恰好是何江的中午用餐时间,对游客期冀的目光,何江饿着肚子,顶着烈日,声情并茂地为游客讲解完毕,他们深受感动。
“讲解结束后,游客们非要请我一起用餐,在我婉拒后,他们便写来这封信。”何江谈道,也正是在讲解过程中收获的这些感动与温暖,促使自己不断进步。
随着岁月的增长,何江对大足文物越来越感兴趣,对每一件文物了然于心,这也让她深深感受到,是内心那份对文物的热爱与坚守,从讲解员变成研究者。
“做研究工作不易,除了需要提升自我知识修养外,还必须加强个人理论建设和文学造诣。我开始大量查阅资料,力争通过自己的研究、对比、考察和发现,看能否对大足石刻的相关学术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。”何江说,这些年在探究石刻文化时,也先后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。
大足石刻博物馆展览馆展现了石窟艺术从印度起源后,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,在历经1500年的时空跨越后,最后将石窟艺术定格在大足这片神奇土地上的过程。而这一过程有许多令何江探索和感兴趣的地方。于是结合对宝顶、北山石刻的讲解、发现与探索,形成了一本个人专著《大足石刻导览与鉴赏》。
“我希望这本书不是只给那些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欣赏的,也应该雅俗共赏,让大多数普通民众也能走近和观赏大足石刻。”何江说,写这本书的过程,大足石刻如溪水般一样流淌在她的心中,润物细无声,给她很多人生启发。
“我在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了20多年,大足石刻文化无时不在熏陶着我,影响感染着我,今后,我希望进一步走近大足石刻,去了解大足石刻,发现更多的艺术之美,能够为家乡石刻文化增辉添彩。”何江说出了对未来的期待。